毛细胞再生为耳聋患者带来新希望

在中国,耳聋患者70%是感音神经性耳聋,主要原因是内耳毛细胞的损伤和缺失所导致。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主任李华伟教授、副主任医师李文妍临床科研团队经过17年研究,调控内耳干细胞,可促进毛细胞再生新机制。

 

这项最新研究成果将为耳聋治疗带来新希望。李华伟教授表示,国际干细胞领域重要期刊《干细胞》,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刊登了该重要成果。

 

 

 

哺乳动物的毛细胞一旦损伤不能再生,是导致耳聋难以治愈的主要原因。因此“激活毛细胞再生促进听觉功能修复”一直是世界感音神经性耳聋生物学治疗领域的研究难点和热点。2003年,他们首次从成年哺乳动物内耳中分离出了干细胞,此后临床科研团队一直对调控内耳干细胞促进毛细胞再生,促进听觉功能恢复的生物学方法展开深入研究。

 

据李文妍介绍,干细胞生存的微环境对干细胞的活性有非常重要的影响。经深入研究,他们率先发现细胞外微环境的机械物理作用,能够上调内耳干细胞中的机械转导信号,诱导细胞骨架重塑,进而促进干细胞的增殖活性,进一步有效调控内耳干细胞扩增,促进毛细胞再生。

 

该研究为促进内耳毛细胞再生提供了潜在的干预靶点,对重建内耳感觉上皮结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,为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带来新希望。

 

内耳(the inner ear)是感音器官。声波经听骨链传到内耳,并引起耳蜗淋巴振动,同时,基底膜亦随之而共振。基底膜振动使毛细胞的听毛与盖膜接触,毛细胞因而产生膜电位变化。此电位变化激发耳蜗神经产生神经冲动,传到大脑颞叶便产生听觉。内耳迷路,位于颞骨岩部内,骨迷路和膜迷路,膜迷路内含内淋巴液。膜迷路与骨迷路间含外淋巴液。外淋巴液经耳蜗导水管与脑脊液相通,内淋巴液由耳蜗螺丝旋韧带的血管纹所分泌。内含产生听感觉的毛细胞:主要有内毛细胞和外毛细胞,每只耳共1.2-1.5万个。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,内毛细胞呈烧瓶状,每个内毛细胞有120根纤毛,呈“V”形排列成两行。内毛细胞总数约3500个。外毛细胞呈柱状,每个外毛细胞有46-148根纤毛,呈“W”形排列成3行。外毛细胞总数约9000-12000个。图为毛细胞在显微镜下状态。




文章来源于中新网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

医院地址:武汉市武昌区梅苑路3号武汉艺萌听力康复医院
电话:400-622-1580
Cpryright 2012-2015 武汉艺萌听力康复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8026210号-1
管理登陆  技术支持:武汉珞珈学子

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3938号

(武卫健)医广【2019】第09-30-03号

  • 微信公众号
    扫一扫,关注我们
扫一扫
关注我们